「你必須盡力地不停地跑,才能使你保持在原地。」
因緣際會,最近和華德福的孩子們在山裡相處了超過一星期。
受到山的壯麗、澄澈的空氣、毫不做作的生命的洗禮,被山和孩子默默帶走了一些東西,身體為之一輕。
雖然稱呼他們為孩子,但九、十、十一年級,的確也已經不再只是孩子了。
現在想想,或許該稱他們為年輕人吧。
這群年輕的生命,在山上展現出各自的面貌。
有人熱愛文字,有人屬意繪畫,有人在意人與人之間的聯繫,有人探詢自己和自然的關係。
和他們相處,聽見了很多事情,那個誰誰誰轉學了,那個某某某老師離開了學校。
啊,體制外教育的人來來去去,和我所知的NGO的人來來去去好像,該走的,誰也留不住。
這群年輕人還有一項特徵,當興致來的時候,就會傳出歌聲。
靜靜走在山路上,一時興起,唱歌。
坐在草坡上聊天,一時興起,唱歌。
看見遠方山景,一時興起,唱歌。
打衛星電話回報校長,還是唱歌。
當歌聲響起,就會一個接著一個,最後演變成全員大合唱,還會自動分部!
歌聲在山中迴響,與強風相和,散發著生命力。
啊,真好。
聽著他們談論著唱歌的種種,說到每天的課程都是由大家一起唱歌開始的。
腦筋不太對勁的我忍不住問了他們一個問題:
「你們總有一些同學是不太會唱歌的,或是打死就是學不會唱歌,音就是不準的吧?那些同學都哪裡去了呢?」
他們是怎麼回答的,我已經忘了,也不太重要。
在問出這個問題的當下,我已經察覺到了一些事情:
「正如同學生會選擇學校一般,學校也在選擇著學生。」
沒有一個體制會是最好的,但可能會有一個體制是目前最適合這個人的。
即使是在同樣的體制下,人不同,整間學校展現出來的樣貌就會不同。
極端一點看,有一百間學校,就有一百種體制。
想起以前在阿拉斯加旅行時,遇見一個人這麼跟我說:
「只有適合的人才能夠成為阿拉斯加人。」
我的老師以前也跟我說過:
「多元是重要的。」
如果我們相信,沒有最好,只有最合適。
如果學生能夠以更小的阻礙在不同的體制內流動,那麼會如何呢?
(迷之音:會有未知的問題產生,直到演化之路的盡頭。)
===
後來覺得這個想法太過強調「合適」而忽略掉個體努力的因素了,也就是預設了「個體放在合適的體制內的表現會是最好的」,這是個偏陽剛靜態的想法。
但轉念一想,「合適」這個概念也可以把個體的努力納入,就像是紅皇后假說向我們揭示的,這麼一來這個概念就是流動的、陰性的、不停變化的,而且要花上一輩子去追尋的。
「你必須盡力地不停地跑,才能使你保持在原地。」
受到山的壯麗、澄澈的空氣、毫不做作的生命的洗禮,被山和孩子默默帶走了一些東西,身體為之一輕。
雖然稱呼他們為孩子,但九、十、十一年級,的確也已經不再只是孩子了。
現在想想,或許該稱他們為年輕人吧。
這群年輕的生命,在山上展現出各自的面貌。
有人熱愛文字,有人屬意繪畫,有人在意人與人之間的聯繫,有人探詢自己和自然的關係。
和他們相處,聽見了很多事情,那個誰誰誰轉學了,那個某某某老師離開了學校。
啊,體制外教育的人來來去去,和我所知的NGO的人來來去去好像,該走的,誰也留不住。
這群年輕人還有一項特徵,當興致來的時候,就會傳出歌聲。
靜靜走在山路上,一時興起,唱歌。
坐在草坡上聊天,一時興起,唱歌。
看見遠方山景,一時興起,唱歌。
打衛星電話回報校長,還是唱歌。
當歌聲響起,就會一個接著一個,最後演變成全員大合唱,還會自動分部!
歌聲在山中迴響,與強風相和,散發著生命力。
啊,真好。
聽著他們談論著唱歌的種種,說到每天的課程都是由大家一起唱歌開始的。
腦筋不太對勁的我忍不住問了他們一個問題:
「你們總有一些同學是不太會唱歌的,或是打死就是學不會唱歌,音就是不準的吧?那些同學都哪裡去了呢?」
他們是怎麼回答的,我已經忘了,也不太重要。
在問出這個問題的當下,我已經察覺到了一些事情:
「正如同學生會選擇學校一般,學校也在選擇著學生。」
沒有一個體制會是最好的,但可能會有一個體制是目前最適合這個人的。
即使是在同樣的體制下,人不同,整間學校展現出來的樣貌就會不同。
極端一點看,有一百間學校,就有一百種體制。
想起以前在阿拉斯加旅行時,遇見一個人這麼跟我說:
「只有適合的人才能夠成為阿拉斯加人。」
我的老師以前也跟我說過:
「多元是重要的。」
如果我們相信,沒有最好,只有最合適。
如果學生能夠以更小的阻礙在不同的體制內流動,那麼會如何呢?
(迷之音:會有未知的問題產生,直到演化之路的盡頭。)
===
後來覺得這個想法太過強調「合適」而忽略掉個體努力的因素了,也就是預設了「個體放在合適的體制內的表現會是最好的」,這是個偏陽剛靜態的想法。
但轉念一想,「合適」這個概念也可以把個體的努力納入,就像是紅皇后假說向我們揭示的,這麼一來這個概念就是流動的、陰性的、不停變化的,而且要花上一輩子去追尋的。
「你必須盡力地不停地跑,才能使你保持在原地。」
——《愛麗絲夢遊仙境》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