▍讀《苦雨之地》隨筆
「打從出生就生活在聾的世界的人往往會很好奇:樹長葉子會有聲音嗎?清晨是什麼聲音?太陽落下是什麼聲音?推糞金龜推著糞球時是什麼聲音?一群蝴蝶飛過你身邊的時候是什麼聲音?」 我知道自己為什麼這麼喜歡吳明益的文字了。 因為感覺自己被看見;感覺自己喜歡的那些世界被看見。 那種看見,並不僅僅只是好喜歡、好美麗的看見,而是更加進去的、彷彿自己就是生活在其中的、連那個世界的住民看了文字才驚覺「對對對,就是這麼一回事!」的那種看見。 他是同時行走在多元世界中的旅人,是複眼人。 難怪他寫得出《複眼人》。 𒈝 「一隊蝴蝶從海上飛過,一隻接著一隻,海風偶爾吹散牠們,但四散的蝶依舊朝著島的方向飛去。」 這麼簡單的一段話,讓我熱淚盈眶。 內心在大喊: 「我知道,我知道你在說什麼,我知道這是真的,雖然我沒有親眼看過,但我知道這是真實的。」 馬上我想起五十嵐大介漫畫中,從格子一隅飛過的一隻蝴蝶,想起吳明益和五十嵐大介在越洋對談中的提問: 「即便那些含括大量幻想元素的作品,在畫風上您仍保持對個別生物體的準確描繪(比方說只出現一個畫面的鯨頭鶴、條紋金龜、鷺鷥、植物、星球,您也毫不馬虎,就像博物繪者的技法一樣,關注到羽的排列、植株的型態……)」 我很感謝,在這個連人都會被遺忘的時代,有人在注視著這些毫不起眼的小生命,將他們的真實,細細地編織進自己的作品之中,即使可能沒有多少人能夠體會。 𒈝 如果能見到吳明益,我想問他,他是怎麼做到的? 怎麼來回這麼多個世界? 怎麼在不同視角、身軀、靈魂中自在轉換? 怎麼才不會被這廣大的世界吞噬? 怎麼在無數的意識中保持自我? 𒈝 在讀《苦雨之地》的過程中發現。 當然我也很喜歡在文章中發光的金句。 但我發現,我更喜歡由一句一句平凡無奇的話語堆疊出來的畫面感,那些隱藏在話語背後的情感,像是夜空中發著光芒的星星,要由自己將它們點串連成線,再串成一幅畫面。 最終,想要摘錄卻無處可摘,因為整本書是一個完整的個體,是自體站立的故事,是行走的生命。 想要牽起其中一點,拉起的是一整張網。 硬是從網上扯下,得到的也只是顆黯淡無光的星塵。
幾米繪本淺顯易懂又富有深義蠻好的,可供參考<br />
回覆刪除1.顚倒世界<br />
<br />
快樂地歌唱,世界跟著手舞足蹈。<br />
傷心地哭泣,世界跟著沉默憂鬱。<br />
他有他的想法,<br />
但願意勉強為我短暫地配合。<br />
我倒掛在枝頭,輕輕搖擺,<br />
找尋顚倒世界可愛的那一面。<br />
<br />
<br />
2.回家的路<br />
<br />
回家唯一的路,<br />
被昨夜粗心的流星撞落了,<br />
我無法跨越失落的那一段。<br />
還好月亮還在,<br />
還好想像還在,<br />
還好天使還在。<br />
<br />
我每天重新打造一條祕密小路,<br />
在蜿蜒奇詭的歸途中盡情冒險。<br />
<br />
3.希望井<br />
回覆刪除<br />
掉落深井,我大聲呼喊,等待救援......<br />
天黑了,黯然低頭,才發現水面滿是閃爍的星光。<br />
我總在最深的絕望裡,遇見最美麗的驚喜。<br />
<br />
4.缺口<br />
<br />
所有的悲傷,總會留下一絲歡樂的線索。<br />
所有的遺憾,總會留下一處完美的角落。<br />
我在冰封的深海,找尋希望的缺口,<br />
卻在午夜驚醒時,驀然瞥見絕美的月光。<br />
<br />
以上沒配上插圖,有點美中不足,不過文字是很美的,請善用它。
幾米<br />
回覆刪除<br />
<br />
1.媽媽的懷抱<br />
<br />
兔子媽媽抱著我上山去看雲,<br />
抱著我下山去看海。<br />
但山上的白雲,山下的大海,<br />
我早都忘了,我只記得,<br />
兔子媽媽溫暖柔軟的懷抱......<br />
<br />
2.眼神的重量<br />
<br />
關於壓力這回事,<br />
連醫生也說不清楚。<br />
有時候可以承受很多,<br />
有時候卻無法忍受一點點。<br />
我的壓力,<br />
無關乎重量、體積與時間,<br />
而是來自你<br />
驚愕的眼神、神秘的笑容!<br />
<br />
3.孤獨映像館<br />
<br />
看了一場看不懂的電影。<br />
四處張望,<br />
發現別人專注而陶醉,<br />
才忽然明白<br />
孤獨是什麼。